除此之外,北方几个省份经常出现灾祸,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这四个省份,蝗虫、旱灾、水灾几乎年年都有,年年都要闹灾荒,同时黄河两岸,没到夏季的时候,又要时刻担心黄河决堤。
这几乎是已经成了大明的心病了。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打算,不仅仅要尽量将这些地方的人口往外迁移,去辽东也好,去海外南洋也好,又或者是去黄金洲、草原,甚至于未来的澳洲等等都可以。
总之这些地方的人口要大规模的外迁,减少这些地方的人地矛盾,如此一来,纵然是再有什么灾荒,也不至于闹的太厉害。
移民可是需要非常庞大资金的,这些都是需要银子的。
除非是你打算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强硬的移民。
很显然,弘治皇帝并不是,他爱民如子,是一个好皇帝。
第一批前往辽东的三十万人,弘治皇帝这边就给安排的妥妥的,纵然是在冬天的时候迁徙过去,遥远的路途上面都没有出现有人冻死、饿死的事情。
抵达辽东之后,住宿、吃饭的问题也都安排的很到位,这些可都要花银子的。
也都是以前想办都不能够办的事情,现在有了银子,统统都可以去办。
还有就是治理黄河,给黄河两岸修建堤坝,还有修建水库等等,这些都是大工程,都是需要大量银子不断砸进去的。
现在不仅仅有水泥,朝廷也有银子了,都可以办起来,将这些事情给办好了。
这大明的江山就更稳了,从此以后北方就不用再担心什么灾荒了。
这是弘治皇帝想办的事情。
登基十多年来,弘治皇帝觉得从现在开始,他才算是真正的有所作为,至于以前嘛,也不过是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却是很难真正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做一些实事。
纵然是再爱民,再勤政又能如何?
说到底,其实还是没有为这个国家做出过多少真正有利千秋万代的大事。
所以弘治皇帝对于朝廷大规模的修建水泥公路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事情是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一旦能够修建出一条条连接大明各地的水泥公路,那对于大明而言,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想办的事情很多,有了银子才算是真正能够办一些事情了。
至于朝中诸多大臣们一个个也很兴奋,朝廷有钱了。
下面各个地方官员都在张开了嘴向朝廷这边要银子,修路、修河提、修水库、建学校,这些可都是对地方建设有用,又能够让自己腰包迅速鼓起来的好事。
以前朝廷没银子,想要做点这些事情,都只能够以徭役的形式来做,往往事情干不好不说,还要被人骂,钱又捞不到。
所以以前都是比较佛系,征税也没有积极性,做什么重大事情也没有任何的积极性,反正就是混着过就是了,有关系的走动、走动,希望于能够调到更好的地方,更好的衙门去。
现在就不一样了,朝廷有银子了,并且还要大搞基建,各地都在纷纷要钱。
朝廷各部之间也是如此,都纷纷提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计划,工部修路、建桥、修河提、水库之类的就不说了,吏部这边也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涨薪方案,要给朝廷上下的官员涨涨俸禄,一涨就是几倍的涨。
连礼部这边也是提出了要在京城和天津这边建专门的接待各国使臣的驿馆,标准么自然是要参照天津客栈的标准来。
可以说各部都在要银子,至于目的嘛自然都是一样的,先把项目弄起来,有了这些事情,这银子自然而然就可以弄到自己的腰包里面。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顺带着为朝廷,为大明做点实事和好事也是应该的。
总之一句话,上至弘治皇帝,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很高兴,有银子了,很多事情都好办多了。
原先很多反对征税,反对税制改革的官员现在也是一个个都不开口说话了。
刘晋的工作也是充分得到了弘治皇帝和朝野上下的肯定,尽管还是时不时有人会弹劾刘晋,说地方的税务捕快在征税的时候,手段非常的强硬,不交税的人往往会很惨。
不管你是有功名在身的士绅,还是封在地方的王爷,税务捕快都不管,他们只认你有没有交税,没交税就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交完税,什么事情都没有。
现在看到这些烂尾楼的人在哪里不断的哭泣,刘晋的心情一下子就变的很糟糕。
穿越前刘晋就是普通人,知道普通人的艰辛,也是知道房子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都是掏空了几代人的积蓄才能够在城里面买一套房子。
一旦买到了烂尾楼,真的是连哭泣的声音都没有,也没有人会为他们这些人做主。
后世自己管不着,但是现在嘛。
这件事情上,刘晋是管定了。
乘坐四轮马车沿着水泥公路一直往西走。
大